UN38.3试验内容
试验T.7过度充电(38.3.4.7)
A. 测试对象:表2对应编号的样品;
B. 试验前测量电压并记录;
C. 充电电流必须是制造商推荐的MAX持续充电电流的两倍。试验的MIN电压应为如下:
当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电压不超过18V时,试验的MIN电压应为电池组的MAX充电电压2倍或为22V二者中的较小者。
当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电压超过18V时,试验的MIN电压应为MAX充电电压的1.2倍。
该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,进行试验的时间应为24 小时。
记录充电电压和试验后电压。
在过充电结束后观察7天。
D. 判定要求:电池无解体、无起火,即符合这一要求。
电池中铅、镉检测
CE认证中的2006/66/EC欧盟关于电池和蓄电池中有害物质的限令
EPA 3052:1996硅土和有机质的微波辅助酸消解
EPA 200.8 ICP法检测水和废物中的痕量元素
GB/T 20155-2006电池中、镉、铅含量的测定
电池中检测
2006/66/EC欧盟关于电池和蓄电池中有害物质的限令令
美国04届国会42条法案-第二节-含电池管理法案
EPA 3052:1996 硅土和有机质的微波辅助酸消解
EPA 200.8 ICP法检测水和废物中的痕量元素
GB/T 20155-2006电池中、镉、铅含量的测定
电动道路车辆用蓄电池
GB/T 18332.1-2009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
GB/T 18333.2-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
GB/Z 18333.1-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
GB/Z 18333.2-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
IEC 62660-1:2010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单体蓄电池——性能测试
IEC 62660-2:2010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单体蓄电池——可靠性和滥用性测试
电动汽车用蓄电池
QC/T 742-2006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
QC/T 743: 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
QC/T 744-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
QC/T 897-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
SAE J 2464-2009电动与混合电动汽车可充电储能系统安全和滥用试验
镁光灯外的产业
一则关于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自燃的报道引发轩然大波。镜头前熊熊燃烧的电池包,撕开了新能源产业的隐秘伤口:
事故溯源:电解液渗漏、BMS响应延迟、热失控扩散速度超标——这些技术术语背后,是检测环节的集体失守;
行业阵痛:涉事企业为压缩成本,跳过关键认证环节,直接损失超20亿元;
信任危机:事件曝光后,消费者对快充技术的疑虑指数飙升58%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电池检测设备的威阔检测于2025/4/24 16:24:02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yangzhou.mf1288.com/wkjcjs-2857806008.html